(武昌区人民政府白沙洲街道办事处 董华)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八十年前,中华儿女以十四年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赢得了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八十年后,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但在斗争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却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不可替代的精神引领。
把握精神内涵,筑牢传承根基。深刻领会伟大抗战精神丰富内涵,是传承弘扬这一宝贵精神财富的根本前提。从身中数弹仍冲锋在前的张自忠,到棉絮果腹,战斗至死的杨靖宇;从平型关大捷取得首个重大胜利,到台儿庄血战创造抗战以来最大胜利,历史不断证明,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挺立不倒、奋勇前行的强大精神支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作为民族精神和民族意志在生死存亡关头的集中彰显,深刻领悟其核心内涵,不仅是对历史的敬畏,更是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唯有如此,才能在新时代传承好、弘扬好其核心价值,使之在新征程上不断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伟力。
创新传承路径,深化价值认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当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早已突破教科书、博物馆、纪录片等传统形式。微短剧《燎原之重回1938》以现代青年视角代入,让观众跟随镜头沉浸式体验谍战任务;AIGC短片《你的样子》运用AI技术“复原”赵一曼、左权等十余位抗日英烈拍摄历史照片时的鲜活模样;《星火》《孤城》等红色剧本杀则高度还原历史,让参与者直观感受抗日英雄的每一次生死抉择。从运用VR、AI等现代数字技术修复历史影像,到借助微短剧、剧本杀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参与者以第一视角亲历烽火岁月,这些创新形式绝非简单的文化包装,其核心在于打破时空限制,让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和弘扬由单向传递变为双向互动,通过沉浸式体验引发情感共鸣、深化价值认同,为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凝聚人心、指引方向营造社会氛围、奠定思想根基。
展开剩余35%汲取奋进力量,砥砺复兴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历史的意义在于照亮未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持续升级的地缘政治冲突,以及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党史军史,不断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信仰力量,在卫星互联网、量子计算、具身智能等前沿科技创新领域勇闯“无人区”,主动投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深化改革中,敢啃“硬骨头”,敢涉“深水区”,全力破解制约发展的深层矛盾;在基层治理中能下“真功夫”、敢用“真行动”,精准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通过一次次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的火热实践,真正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引擎。
时光浩荡,精神永存。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我们不仅是在回望一个民族救亡图存的壮阔史诗,更是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伟大力量。当我们将这份精神财富转化为锚定复兴目标的定力、应对风险挑战的智慧和开拓发展新局的勇气,必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攻坚克难、行稳致远,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完)
发布于:湖北省公牛配资-配资世界门户官网-深圳配资网站-炒股股票开户流程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